同是祭拜祖先的節日,中元節和清明節有哪些區別呢?
今天,沈陽墓地十大墓園之一的沈陽龍生墓園為您講解中元節和清明節有哪些區別
1.時間不同: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歷四月初即為清明節,也是踏青的好時節;而中元節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人們各自在家里祭奠祖先。
2.起源不同:以掃墓為主要內容的清明節直到宋代才正式形成。此前,在清明前后還有上巳節、寒食節。由于上巳、寒食、清明三個節日的日期相近,彼此的習俗便互相滲透、重疊,漸漸地不再有明顯的劃分,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清明節;而關于中元節,通常認為,中元節的起源與佛教、道教有關。從中元節的習俗來看,佛教、道教文化對作為鬼節的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其節俗的形成確實影響很大。
3.祭拜方式不同:清明節和中元節都是祭奠自己的祖先,但方式去不同。每年清明節,人們選擇到祖先的墓地去掃墓,祭拜先人,有著現實的意義:經年雨水沖涮,雜草叢生,墳堆多有破毀,而清明一過,又要進入多雨季節,所以要除草、填土、修墓;而中元節時期,也是鬼的假日,因而人們在路邊點火、河中放燈、提供鞋子,滿足鬼出門活動的需要,以免他們連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無法出行而在原地為非作歹。由于七月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動,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孫的家中,祖先之靈便可飽餐祭品,收受冥幣。 盡管中元節和清明節在以上三個方面有著巨大的區別,但它們本質的文化內涵卻相差不大。人們在春秋兩季舉行祭祀活動,緬懷先人,感恩先人,使得中國孝道文化和祭祀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了。